《金沙江文艺》2025 年第 3 期(总第328期)为女作家专号。经广泛征稿与精心遴选,本期共收录 29 位女文艺作者的匠心之作。女文艺作者们凭借细腻情感、独特视角与深邃洞察力,用小说、散文、诗歌、文艺评论、书画摄影等多元文艺形式,为读者呈现一个个精彩独特的故事,抒发真挚情感,分享深刻见解。本期作品大多立足女性视角,既展现时代风貌的波澜壮阔,又描绘生活韵律的跌宕起伏、生命色彩的丰富多元,在文学海洋中彰显出新时代女作家的独特魅力与卓越才华。本期着重体现文学创新与艺术品味,旨在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秉持《金沙江文艺》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办刊理念,为推动新时代楚雄文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小说栏目
秦迩殊《少年游》以少年久志的视角,展现青春期少年在成长中对生命、友谊、孤独、勇敢与自我认知的探索。通过久志与同桌菊、好友杨青的互动,深入探讨少年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久志对星空的向往、对云霄飞车的恐惧与决心,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对自我成长的挑战。杨青的离世和菊的艺术天赋,促使久志思考生命的脆弱与意义、勇敢与善良的价值,以及在孤独中寻找自我的途径。作者运用大量象征与隐喻,将少年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巧妙融合,营造出梦幻又真实的氛围,兼具童真趣味与哲理深度。此作不仅是一部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生命与自我认知的寓言。
西木《小米》以“旧”故事为引,勾勒出楚雄德江城的历史缩影。通过合欢和小米母女的生命历程,讲述民国时期女性求生存、求向善向美的故事。作品整体氛围充满忧郁的古典美,情节描写牵动人心,无奈与感悟令人唏嘘,宛如一部泛黄的旧电影、一段如真如幻的梦境,韵味独特,同时展现了楚雄德江古城的历史与文化。
马一莎《拥抱师》作为题材和表现手法新颖的都市小说,以“拥抱师”这一角色表达“自我疗愈和自我接纳”的深刻生命哲学。小说描写“拥抱师”以客户梦境为线索,层层递进,在剖析、理解、疗愈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剖析和疗愈自己,打开心结,展现了两位女性成长与觉醒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人性本真的原点:接纳自己,建立正念,方能获得内心安定与自由。小说文笔成熟,架构完整,情节兼具共性与个性,可读性强。
李跃慧《谷米清香》描绘云南山村生活图景,通过翠英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展现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交融与碰撞。作品以“山”为背景,象征生活的永恒与不变,山脚下流淌的水则隐喻时间的流逝与时代的变迁。翠英、老幺、有粮、娜娅三代人的故事,既是个人命运的书写,也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缩影。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饱含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情凝视。作者着重描写翠英生孩子的情节,还原民族传统习俗,构建出充满乡土气息的世界。尤其是对“新米节”的描写,展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着人们对土地、稻米、劳动的敬畏与感恩,具有一定思想性和现实意义。
散文栏目
罗苑丹《异世界》看似写服饰偏好,实则从多个角度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理解。孩童时期的“异世界”,是作者对心灵深处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小女孩对古典服饰的喜爱与追求,表达人们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欣赏与传承。文章兼具故事性,可读性强,能引发读者共鸣。
马瑞翎《染》充满民族风情与文化底蕴,描绘贵州苗族地区蜡染制作全过程,展现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通过祖母与孙女两代人的互动,传达对家族记忆、民族历史的深刻追忆与敬仰。蜡染工艺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古老技艺的魅力,同时巧妙融入苗族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增强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感染力,为读者提供了解苗族文化的机会,也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提供有益启示。
涂燕娜《南风薰兮珠水长》以珠江和广州为主题,描写海珠岛、珠江边的榕树、广州人民的烟火人生,以及景物带来的心灵思考。不仅展现珠江的前世今生、波澜壮阔,更写出广东人与珠江、榕树之间血脉相连的渊源与深情。文笔优美大气,首尾呼应,具有人文历史反思意识。
杨会香《勾魂小风景》为读者呈现临仓古墨古镇的优美风景。作者文笔洒脱,对古墨成为优秀文旅小镇有独到见解,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旅散文。
诗歌栏目
李昀璐《年轮》表达成长中的得与失、对命运的抗争与和解,以及友谊的更新迭替。这组诗表达成长中的疼痛与拼搏、思考与领悟,具有反思精神,犀利率真且富有个性的语言让作品充满青春气息和光洁明朗的质感。
陈登《陈登的诗》具有哲学反观意味,语言和表现手法新颖,具有先锋派风格和浪漫主义情怀。作者虽不一定描写具象的人和物,但有一种由物到空间和时间的追溯与思考。
徐虹《坐看云起》用云、山谷、白鹭、琉璃、启明星、雪山等自然空灵之物,与拥挤的城市、古战场的厮杀、爱与等待等人类现实行为形成对比又交融的诗意世界,抒发作者内心深处向善向美的真实情感。
普蓝依《庆丰湖的蓝》采用自由体诗形式,句式灵活多变,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将庆丰湖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营造出宏大又细腻的艺术氛围。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画面感,表达对庆丰湖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并引申出对孤独、欲望、悲伤、爱等抽象概念的探讨,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蘑菇丛栏目
白子文《一阵风就把白玉兰吹光了》语言轻盈灵动,表达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独与坚持。刘巧《桃花是个人名》具有浪漫梦幻色彩,如黄昏时分的旋律,优美绵长。梅苏《异乡人》描写父亲的辛苦与伟大、病重之人的孝慈之心,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体验与感悟。李慧《对岸》以清新优美略带伤感的笔触,表达对美好事物和时光的追思。普明惠《春醒彝绣》简单、朴素、大气,以独特富有哲思的表达方式展现彝绣之美。张丽琼《释放》虽未描写过多具象,但能感染读者,表达深刻情感。苏燕《父亲的麦田》《擦鞋女》如广袤田野吹来的清风,带着泥土芳香和思乡愁绪,字里行间浸透着劳作者的辛勤汗水与沉甸甸的希望。
诗词栏目
李应华的诗词借赏花、节日等表达节日喜庆气氛和美好愿景,语言俏皮生动,独具文化内涵。黎桂丽的诗词以楚雄境内的化佛山、土林等景点及风土人情为题材,韵律和谐,韵味悠长。非燕的诗词以楚雄禄丰恐龙谷、石羊古镇、东方人类故乡元谋等名胜为题材,展现楚雄文旅之美。杨秀丽的诗词描写乡村城镇热气腾腾的生活画面。张家凤的诗词稳重大气,遣词精致,描写彝绣女的恬静专注和春日的美好。
千里彝山栏目
杨永红的三篇短文,皆值得品味。《清辉逾过荷塘》以姚安荷塘为背景,细腻描绘夜晚荷塘的静谧与美丽,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作者对荷塘的眷恋;《遇见玫瑰谷》以玫瑰谷为主题,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花朵生命和情感,语言流畅,充满感染力;《光禄的烟云》以光禄古镇为背景,从历史视角展现古镇的沧桑与辉煌,将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充满历史韵味的佳作。
评论栏目
旃小桐《以文学诉说历史:海男小说的历史意蕴》
海男的小说凭借其独具匠心的文学视角,将历史脉络与个体生命体验深度交织,精心构建出一个满溢情感与记忆的文学云南图景。本文深度剖析了海男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意蕴,细致阐释了她如何借助个人化的叙事手法,消解宏大历史的刻板框架,为历史赋予崭新的生命力与深刻内涵。从对滇越铁路展开的批判性思考,到对战争中个体经验的细腻刻画,再到对西南联大迁徙历程的深情叙事,海男以灵动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人文关怀,重新诠释了云南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记忆。她的作品绝非对历史的简单复刻,而是对人性、情感与文化进行了深入骨髓的反思与审视。对于热爱文学与历史的读者而言,本文将引领您踏入海男的文学天地,尽情领略历史与文学相互交融所绽放出的独特魅力。
艺术作品欣赏
谭燕秋书法作品抄录曹晓宏《楚雄鹿园赋》。其字迹娟秀中蕴含刚劲之力,笔画间骨肉匀称,整体风格清逸沉稳;白静美术作品《虎跃千年 笙歌未央》,展现了非遗文化“老虎笙”的精彩场景,笔触细腻,刻画生动;刘萍摄影作品《守望春天》,色彩表现明晰通透,光影运用恰到好处,生动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与盎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