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文艺》2024年第12期(总第325期)努力彰显其卓越的文学品味与艺术追求,持续坚守培养本土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的初心,紧密贴合时代脉搏,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展现艺术魅力,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不懈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本刊紧扣楚雄州“四张名片”的宣传战略,精心策划并发表了一系列以楚雄历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佳作,全面展现楚雄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蓬勃兴起、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以及“滇中翡翠·绿美楚雄”与“绿孔雀之乡”的独特魅力。开设小说、散文、诗歌、蘑菇丛、千里彝山等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读者呈现了一场文学艺术的盛宴。同时,本期继续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征文,以文艺的形式深情回顾新中国走过的辉煌历程,讴歌伟大成就。
小说栏目
钱静的小说《攀缘的眼》,小说写失去父亲、缺失父爱的中年男人吴寒要寻找征选一个心性、面貌酷似的人作自己的“父亲”,通过筛选后选择了黎泉。吴寒来到黎泉家,勾起了黎泉对父亲的回忆。后来,吴寒开出较好的条件,让黎泉跟自己回城生活。黎泉为吴寒物质上的优越待遇而心动,但最后还是被内心另一股强大的力量所动摇,直至拒绝。小说写出了黎泉,寻求另一种高昂、丰富的生活,为了这份更有价值的生活,拒绝了丰厚的待遇,突显了一个寻求精神世界丰富的感人形象,这一形象对当下时代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黎泉两次拒绝有较好收入的机会,另外一次是到表弟的厂里保管材料,反映了农村人的一种不愿意离开家乡的坚守和对父爱亲情的渴望。作品探讨了“父亲”这个角色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揭示了人们对父爱的渴望和对父亲角色责任的追问,有较强的思想性和一定的社会意义。
乔仁潭的小说《家住西边往东走》, 写的是一个被父亲抛弃的乡村男孩的成长及奋斗历程。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来叙述故事。父亲几十年前抛下妻子和儿子,到省城打工,另有新欢。“我”和母亲几十年对父亲都有怨恨。小说结尾,写到家乡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和母亲也原谅了已经去世的父亲。小说故事情节不复杂,但反映了奋斗、爱、原谅和包容,主题是阳光、温暖、正能量的。
周庆荣的小说《撞车之后》,小说写两次撞车引发两家人的矛盾,讲述了两家人的故事,反映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里之间应该相互宽容、相互包容的问题,也反映了汽车普及年代常常发生的相互之间的车子轻微相碰应该如何对待的问题,小说成功刻画了男主人公董明和两个女人的个性形象。小说有时代感和思想性。
散文栏目
著名作家王剑冰的散文《方山宏阔》,把永仁、方山的地理写得清清楚楚,把永仁、方山、诸葛营与诸葛亮相关的一段历史和风情写得很引人入胜,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一段重要历史历程、一个重要里程碑。文章有王老师自己独特的视觉、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优美。
张明昆散文《赶龙街》写回忆小时候赶家乡的乡街龙街的情景,有生活气息,有意趣。杨海虹的散文《牵牛花》,写得很充实丰美、厚重大气。初看是写乡间极其普通常见的野花牵牛花,实际是由乡村牵牛花遐想引申开去,托物抒情,写一个个乡村生命、乡村人、乡村女子朴实坚强、乐观开朗的性格,用今夕对照手法,写出昔日乡间的那些像牵牛花一样的乡村女子、乡村生命的命运坎坷多艰,如今,大批的新时代乡村女子、乡村生命涌入城市,开启美丽的生活。文章写得很美。李新勇的散文《母亲的歌声》,写一位彝族妇女 、农村妇女对待生活、人生的乐观态度,爱唱歌,用唱歌来治愈心灵创伤,教育儿子和孙女,也要学会乐观对待生活和人生,表达了对 母亲母爱的赞美。文章语言干净简洁优美。张应辉的散文《忆年华》 ,写出了一个乡村孩子在乡村学校求学的经历,表达出对少儿时光的艰辛生活、美好细节的回忆,描写生动传神。
诗歌栏目
许红军的组诗《献给鄂嘉的诗》,是以鄂嘉人文、山水、风情为主题的诗歌,写得比较好,文字灵动有张力,诗意深刻,不流于表面的描写。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感,对鄂嘉的小村子及特色进行具有哲思的观察和思考,并将鄂嘉与大自然、与宇宙进行了一种诗意的时空联结,意境开阔,层次丰富。《李伟林的诗》,有细节,意象好,意境也好,很有诗意和思想感情。“零零后”作者蒋思贤的诗歌《城市拥抱我》 有一定的诗意和思想感情。
蘑菇丛栏目
胡显秀的组诗《诗意元谋》有一定的诗意和思想感情。李锦荣的诗歌《窖藏心底的故乡》,写得单纯、热情、简单、短小。王权良的诗歌《在尘世的波澜中低语浅吟》有一定的诗意和思想感情。段玥泠的诗歌《尘世繁花》写得热情洋溢。
诗词栏目
文樥的诗写张桂梅老师,人物刻画破有韵味,见真见情见爱见志见仁,韵律和谐,诗歌感强烈,工稳得味。韩京桐的诗写大姚三潭瀑布、姚安光禄古镇等楚雄境内美景,韵律优美,描写生动传神。杞顺昌的诗写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饱含深情。赵武昌的诗写楚雄景点,别出心裁,工稳得味。
千里彝山栏目
李绍全的散文《魂牵大洼》,是一篇写禄丰大洼村恐龙化石的散文,语言文字很好,思想性好,主题突出。商宇宏的文化散文《盐城记》,很好的梳理了一平浪盐业的发展史,也对制盐工艺和盐课制度作了阐述,引文可靠,记叙条理分明。果爱琼的散文《白沙河村纪事》,写白沙河村,写村子所处空间,四季景色,文笔流畅,写出了白沙河村的宁静美丽。
评论栏目
徐虹写的书法评论《威楚书韵 翰墨流芳》,认真梳理了楚雄州书法家队伍,分析了他们各自代表性作品的风格,也从总体上肯定了楚雄书法、书者的总体特点,并真诚指出了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不足。此文对研究楚雄书法有价值。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栏目
赵志辉写的纪实文学作品《教泽广被,绩著边疆》,回顾了原上海市卫生学校整体西迁云南楚雄的历史,赞颂了从上海西迁来楚雄卫校的教师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楚雄卫校的建立和发展,为楚雄医专的今日之成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赞颂了伟大的“西迁精神”,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勿忘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的无私奉献精神。谢丽芳散文《山村开出幸福花》,写家乡在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通过辛勤的坡地改造为梯田,种植苞谷,办砖瓦窑等致富途径,实现了发家致富,都住上了新建的砖瓦房,买上了电视机,家乡人幸福起来了。
书法美术摄影作品欣赏栏目
李晓东的书法作品《初心·咏人民好教师张桂梅七律一首》,谭燕秋的板绘美术作品《桂兮梅兮 国之芬芳》,冷青的摄影作品剧照《重温誓词》,都是以张桂梅老师为描写刻画对象的作品,都有一定的艺术性。